Wednesday, December 14, 2011

咖啡神經友北馬之旅-Penang Coffee Trip


上次去新加坡喝咖啡,姐夫說我瘋狂,這次我說去檳城喝咖啡,他劈頭就說:「痴線」。


所以我說我們這班人是「咖啡神經友」,簡稱「咖神」。


檳城在很短時間內陸續開了多家咖啡館的消息在喝咖啡的朋友群中一直傳開,大家都說很有特色,而且手工咖啡不少。聽到心癢癢,一個把水潑出去,潑得漂亮的時機來了,人馬召集一下,我們七人行二話不說,兩台車就往北開上去了。


三天兩夜,我們總共跑了9家。雙溪大年的小旅 P.A.T.H、喬治市的珈琲坊、MoonTree 47、Pitnik、Amelie Cafe、China House、Full Of Beans、Light House、42" La Boheme。


在這九家店裡,以咖啡為主的其實只有六家。


檳城--喬治市在2008年被 UNESCO(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區之一,小城市遍布四處的古老建築,樓齡最少也超過半個世紀以上,時間是流逝了還是停駐?隨手拈來就收入眼裡,所以我們行駛在小城內,穿越著非旅遊景點區,喝了一家再開車到另一家。


一路上,依然像旅人般,貪婪地用雙眼或單眼或眯著眼攝掠一景一物,及湛藍得有點熱的天空。


我們雖不走旅遊區,只跑咖啡館,但在這些咖啡館看到的盡是老外遊客臉孔。


嗯。咖啡館從古迄今,賣的都是外國情懷,因為最早期出現咖啡館的地方就在歐洲,那種亞洲人永遠只能望穿秋水,不得深入其中精髓的遺憾,是造就了我們奢望的祈盼之心,卻也粉碎了那一點點的羡慕。


應古式建築風格的特殊,裝潢了古早童年記憶裡的玩樂子,走進一家又一家,就像在時光機前停留,猶豫著看著那個以前的自己走到現在。這氛圍也許是想這樣營造的。可是,時光再怎麼交錯,空間再怎麼錯落,我的心,沒有一絲的實質的慰藉。


所以,我想,我還是會繼續忌妒下去。 忌妒那些光在書本上就可以滋養我的咖啡館。


咖啡坊CoffeeLane

小旅p.a.t.h

MoonTree47

LightHouse

FullOfBeans

AmelieCafe

唐人庴ChinaHouse

Gahwa在舌頭上跳舞 @ MUKHA



如果你最近剛好想問我有甚麼好吃的?我還真的可以毫不猶豫回答你「Mukha」。


Mukha 是取自葉門在15世紀時主要的小港口名字--摩卡港,當年凡從這個港口輸出的咖啡豆都統稱為「摩卡」豆。 


可是為甚麼我總有一個錯覺摩卡豆是來自依索比亞的呢?原來,與它隔一個紅海之遙的依索比亞,當年還真的常把日曬豆通過摩卡港口輸到世界各地,因此部份豆子被名為「摩卡豆」,像「摩卡哈拉」(Ethiopia Harrar)。


第一次去 Mukha 就吃閉門羹,它家禮拜天休館不營業;第二次終于選在週六去了(平時日也無法去到 TTDI),肚子餓得咕咕聲作響,我和咖哩選在吧台前坐下,整幅菜單直接畫在牆壁上,選擇雖多,但分類仔細,點了份 Gulf Rice 及三文魚沙拉,拿鐵是餐后飲。


絕不是因為饑腸轆轆所造成的錯覺, Gulf Rice 是用長長細細的印度米(Basmathi Rice),吃起來脆脆地,軟軟地,香氣十足,再搭配不同香料製成的醬,不好辣的我覺得有微辣,卻好吃到停不了口。


阿飛放完“午餐飛機”過來和我們喝咖啡,他點了Gahwa 咖啡,上桌是一壼再配幾個中國式茶杯,咖啡顏色濃稠又濁,壁上介紹說:Gahwa (Mukha’s very own house blend coffee)  。


喝了一口咖啡的咖哩說:咖啡在她的舌頭上跳舞。


我呢?比較沉醉在那停不了口的 Gulf Rice 裡,Gahwa 咖啡入口時是充滿驚喜的,它的香氣清新,有點薑的味道,會有喝薑茶的錯覺,但咖啡的香氣與濃郁又隨之跑出來,很美妙的味覺體驗。它讓我想起土耳其咖啡。


我自己點的那杯拿鐵呢?當然也很好喝。因為老闆貼心地給我加了double 。




牆上隨處可見盡情地揮畫!




小常識:
Gahwa--阿拉伯咖啡,亦稱小豆蔻咖啡。

以Gahwa 待客是中東人好客、尊敬的特徵,Gahwa不加糖或蜂蜜,主要是用新鮮的蜜棗,也有說是加入小豆蔻,這樣它的味道就會使咖啡產生淡淡地草香,讓人有喝著黑巧克力的錯覺。 

Thursday, December 8, 2011

土耳其咖啡-Turkish Coffee @ MBuji


如果單從地圖上國家的位置圖來看,從馬來西亞到土耳其,會經過安達曼海域、孟加拉海灣、阿拉伯海,飛過沙地阿拉伯、伊拉克、 敘利亞,就會到土耳其,順便的話可以穿過愛琴海越境去希臘。

那應該會有很棒的喝咖啡享受。

隔了那麼多的海洋,對土耳其這國家依然是一無所知,土耳其咖啡聽得多,但在認真翻開咖啡歷史來看時,才發現這跨越亞洲及歐洲之間的國家,原來在咖啡史上扮演極其重要角色,如果不是它,可能意大利、維也納不會有卓越的意式咖啡出現,亞洲更別說喝到甚麼叫咖啡的飲料了。

歷史上是這麼說:1570年,土耳其軍隊圍攻維也納,失敗撤退時,有人在土耳其軍隊營房中發現一袋黑色的種子,誰也不知道是甚麼東西。是一個曾在土耳其生活過的波蘭人,拿走了這袋咖啡,在維也納開了第一家咖啡店。16世紀末,咖啡是以「伊斯蘭酒」的名義通過義大利開始大規模傳入歐洲。 

我想,我對土耳其咖啡的最初認知是從一些有關咖啡的網站或資訊裡,知道土耳其咖啡的特點在于它的容器,一把約 30CM 長的木長柄銅質的深勺,把咖啡磨成細粉狀倒入深勺裡,以小火慢煮。


而巧在某天,我和Ct 到蒲種IOI 辦完事情后,看到非洲風味設計的mBuji ,走進去坐下來,看到Menu上有五種用土耳其深勺來煮的咖啡后,大膽決定點來試喝。


咖啡師的確手握著內藏咖啡粉的深勺在電磁爐上煮著,看不出是用大火還是小火煮,但確實需要一些時間等待。


我們決定從第一種咖啡開始點起:Greek Coffee (淺焙,純黑咖啡)。


桌的咖啡擺設是:剛煮好還在深勺裡的希臘咖啡、空杯子、一杯加了 2大片檸檬的冰水。


根據網路上對土耳其咖啡的形容是:濃稠似高湯的咖啡、表面上有黏黏的泡沫,咖啡香醇,還要喝得滿嘴渣以示對主人的敬意。喔~ 忘了說,在中東,受邀到家裡喝咖啡是待客之道。


說真的,我們共享的那壼希臘咖啡,有點銅器的味道(是太新的關係?),但咖啡味道倒沒有被破壞;初入口的咖啡蠻清香的,口感是有點濃稠,但尾韻不錯,有果酸香,算是符合希臘風情吧。


但,最奇妙的是,那杯檸檬冰水,因為檸檬夠新鮮,喝下去極酸;但在喝了一口咖啡再喝一口檸檬水后,希臘咖啡的「精神」才真正釋放出來,因為我們都喝到非常強烈的清甜,那絕對是咖啡的后續回甘,可以明顯感受到口水不斷地分泌出來,那種清甜感真的很爽!


這發現太神奇了!后來我們不斷再喝那杯檸檬水,它非但不酸,嘴裡反而充滿清甜,真是包含著檸檬的清香與咖啡的甘甜啊。


土耳其咖啡一般在煮開時,都會加入其他香料,這在我們第二次喝點 Turkish Coffee  (深焙,純黑咖啡)時,就明顯喝到,但這深焙的咖啡卻沒有希臘咖啡來得好。

第三次喝時,點了Lebanese Coffee (深焙,加味咖啡,混了小豆寇的元素),味道非常一般(但這是在別家連鎖店喝的)。

至于Arabian coffee 及 Middle Eastern Coffee ,我還在等機會把它們喝完。

非洲狂野風格的設計再再提醒了你這是「咖啡冒險之旅」,看到了這樣東西,怎能錯過呢?咖啡世界那麼大,你總要有充分的冒險精神啊!



 粉末極細,煮后呈糊狀。

傳說在中東、土耳其地區喝完咖啡后,可以依據粉末形狀進行占卜。
我和Ct也不差,也來在粉末裡尋找4個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