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14, 2011

咖啡神經友北馬之旅-Penang Coffee Trip


上次去新加坡喝咖啡,姐夫說我瘋狂,這次我說去檳城喝咖啡,他劈頭就說:「痴線」。


所以我說我們這班人是「咖啡神經友」,簡稱「咖神」。


檳城在很短時間內陸續開了多家咖啡館的消息在喝咖啡的朋友群中一直傳開,大家都說很有特色,而且手工咖啡不少。聽到心癢癢,一個把水潑出去,潑得漂亮的時機來了,人馬召集一下,我們七人行二話不說,兩台車就往北開上去了。


三天兩夜,我們總共跑了9家。雙溪大年的小旅 P.A.T.H、喬治市的珈琲坊、MoonTree 47、Pitnik、Amelie Cafe、China House、Full Of Beans、Light House、42" La Boheme。


在這九家店裡,以咖啡為主的其實只有六家。


檳城--喬治市在2008年被 UNESCO(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區之一,小城市遍布四處的古老建築,樓齡最少也超過半個世紀以上,時間是流逝了還是停駐?隨手拈來就收入眼裡,所以我們行駛在小城內,穿越著非旅遊景點區,喝了一家再開車到另一家。


一路上,依然像旅人般,貪婪地用雙眼或單眼或眯著眼攝掠一景一物,及湛藍得有點熱的天空。


我們雖不走旅遊區,只跑咖啡館,但在這些咖啡館看到的盡是老外遊客臉孔。


嗯。咖啡館從古迄今,賣的都是外國情懷,因為最早期出現咖啡館的地方就在歐洲,那種亞洲人永遠只能望穿秋水,不得深入其中精髓的遺憾,是造就了我們奢望的祈盼之心,卻也粉碎了那一點點的羡慕。


應古式建築風格的特殊,裝潢了古早童年記憶裡的玩樂子,走進一家又一家,就像在時光機前停留,猶豫著看著那個以前的自己走到現在。這氛圍也許是想這樣營造的。可是,時光再怎麼交錯,空間再怎麼錯落,我的心,沒有一絲的實質的慰藉。


所以,我想,我還是會繼續忌妒下去。 忌妒那些光在書本上就可以滋養我的咖啡館。


咖啡坊CoffeeLane

小旅p.a.t.h

MoonTree47

LightHouse

FullOfBeans

AmelieCafe

唐人庴ChinaHouse

Gahwa在舌頭上跳舞 @ MUKHA



如果你最近剛好想問我有甚麼好吃的?我還真的可以毫不猶豫回答你「Mukha」。


Mukha 是取自葉門在15世紀時主要的小港口名字--摩卡港,當年凡從這個港口輸出的咖啡豆都統稱為「摩卡」豆。 


可是為甚麼我總有一個錯覺摩卡豆是來自依索比亞的呢?原來,與它隔一個紅海之遙的依索比亞,當年還真的常把日曬豆通過摩卡港口輸到世界各地,因此部份豆子被名為「摩卡豆」,像「摩卡哈拉」(Ethiopia Harrar)。


第一次去 Mukha 就吃閉門羹,它家禮拜天休館不營業;第二次終于選在週六去了(平時日也無法去到 TTDI),肚子餓得咕咕聲作響,我和咖哩選在吧台前坐下,整幅菜單直接畫在牆壁上,選擇雖多,但分類仔細,點了份 Gulf Rice 及三文魚沙拉,拿鐵是餐后飲。


絕不是因為饑腸轆轆所造成的錯覺, Gulf Rice 是用長長細細的印度米(Basmathi Rice),吃起來脆脆地,軟軟地,香氣十足,再搭配不同香料製成的醬,不好辣的我覺得有微辣,卻好吃到停不了口。


阿飛放完“午餐飛機”過來和我們喝咖啡,他點了Gahwa 咖啡,上桌是一壼再配幾個中國式茶杯,咖啡顏色濃稠又濁,壁上介紹說:Gahwa (Mukha’s very own house blend coffee)  。


喝了一口咖啡的咖哩說:咖啡在她的舌頭上跳舞。


我呢?比較沉醉在那停不了口的 Gulf Rice 裡,Gahwa 咖啡入口時是充滿驚喜的,它的香氣清新,有點薑的味道,會有喝薑茶的錯覺,但咖啡的香氣與濃郁又隨之跑出來,很美妙的味覺體驗。它讓我想起土耳其咖啡。


我自己點的那杯拿鐵呢?當然也很好喝。因為老闆貼心地給我加了double 。




牆上隨處可見盡情地揮畫!




小常識:
Gahwa--阿拉伯咖啡,亦稱小豆蔻咖啡。

以Gahwa 待客是中東人好客、尊敬的特徵,Gahwa不加糖或蜂蜜,主要是用新鮮的蜜棗,也有說是加入小豆蔻,這樣它的味道就會使咖啡產生淡淡地草香,讓人有喝著黑巧克力的錯覺。 

Thursday, December 8, 2011

土耳其咖啡-Turkish Coffee @ MBuji


如果單從地圖上國家的位置圖來看,從馬來西亞到土耳其,會經過安達曼海域、孟加拉海灣、阿拉伯海,飛過沙地阿拉伯、伊拉克、 敘利亞,就會到土耳其,順便的話可以穿過愛琴海越境去希臘。

那應該會有很棒的喝咖啡享受。

隔了那麼多的海洋,對土耳其這國家依然是一無所知,土耳其咖啡聽得多,但在認真翻開咖啡歷史來看時,才發現這跨越亞洲及歐洲之間的國家,原來在咖啡史上扮演極其重要角色,如果不是它,可能意大利、維也納不會有卓越的意式咖啡出現,亞洲更別說喝到甚麼叫咖啡的飲料了。

歷史上是這麼說:1570年,土耳其軍隊圍攻維也納,失敗撤退時,有人在土耳其軍隊營房中發現一袋黑色的種子,誰也不知道是甚麼東西。是一個曾在土耳其生活過的波蘭人,拿走了這袋咖啡,在維也納開了第一家咖啡店。16世紀末,咖啡是以「伊斯蘭酒」的名義通過義大利開始大規模傳入歐洲。 

我想,我對土耳其咖啡的最初認知是從一些有關咖啡的網站或資訊裡,知道土耳其咖啡的特點在于它的容器,一把約 30CM 長的木長柄銅質的深勺,把咖啡磨成細粉狀倒入深勺裡,以小火慢煮。


而巧在某天,我和Ct 到蒲種IOI 辦完事情后,看到非洲風味設計的mBuji ,走進去坐下來,看到Menu上有五種用土耳其深勺來煮的咖啡后,大膽決定點來試喝。


咖啡師的確手握著內藏咖啡粉的深勺在電磁爐上煮著,看不出是用大火還是小火煮,但確實需要一些時間等待。


我們決定從第一種咖啡開始點起:Greek Coffee (淺焙,純黑咖啡)。


桌的咖啡擺設是:剛煮好還在深勺裡的希臘咖啡、空杯子、一杯加了 2大片檸檬的冰水。


根據網路上對土耳其咖啡的形容是:濃稠似高湯的咖啡、表面上有黏黏的泡沫,咖啡香醇,還要喝得滿嘴渣以示對主人的敬意。喔~ 忘了說,在中東,受邀到家裡喝咖啡是待客之道。


說真的,我們共享的那壼希臘咖啡,有點銅器的味道(是太新的關係?),但咖啡味道倒沒有被破壞;初入口的咖啡蠻清香的,口感是有點濃稠,但尾韻不錯,有果酸香,算是符合希臘風情吧。


但,最奇妙的是,那杯檸檬冰水,因為檸檬夠新鮮,喝下去極酸;但在喝了一口咖啡再喝一口檸檬水后,希臘咖啡的「精神」才真正釋放出來,因為我們都喝到非常強烈的清甜,那絕對是咖啡的后續回甘,可以明顯感受到口水不斷地分泌出來,那種清甜感真的很爽!


這發現太神奇了!后來我們不斷再喝那杯檸檬水,它非但不酸,嘴裡反而充滿清甜,真是包含著檸檬的清香與咖啡的甘甜啊。


土耳其咖啡一般在煮開時,都會加入其他香料,這在我們第二次喝點 Turkish Coffee  (深焙,純黑咖啡)時,就明顯喝到,但這深焙的咖啡卻沒有希臘咖啡來得好。

第三次喝時,點了Lebanese Coffee (深焙,加味咖啡,混了小豆寇的元素),味道非常一般(但這是在別家連鎖店喝的)。

至于Arabian coffee 及 Middle Eastern Coffee ,我還在等機會把它們喝完。

非洲狂野風格的設計再再提醒了你這是「咖啡冒險之旅」,看到了這樣東西,怎能錯過呢?咖啡世界那麼大,你總要有充分的冒險精神啊!



 粉末極細,煮后呈糊狀。

傳說在中東、土耳其地區喝完咖啡后,可以依據粉末形狀進行占卜。
我和Ct也不差,也來在粉末裡尋找4個號碼。:)

Wednesday, November 30, 2011

韓國咖啡館--學林咖啡 Hakrim 1956



CtKt 在9月從韓國帶了咖啡回來。Google下就可以發現這家 1956年開業,橫走了韓國咖啡業半個世紀的老字號咖啡館--學林 Hakrim 。

虹吸式及手工滤杯咖啡的發源及延續精神就在日本。韓國呢?其實從韓劇裡也可以看到早期的韓式咖啡館都用手工滤杯及虹吸壼,只是不及日本般盛行。

韓國近年興起的咖啡館流行應該要拜《咖啡王子一號店》這部時代韓劇所賜。(見笑了,我本人是看了兩次,而且不介意再重看的韓劇。)

說回這咖啡吧。

CtKt 到這家老店喝咖啡時,發現全店的咖啡只用手工滤杯 (Hand Drip),即便花式咖啡也一樣。出售的新鮮咖啡豆也只有一種。

拿到豆子的我,分別用了虹吸及手工滤杯來煮。豆子顏色及油亮程度看起來至少是Full City + 了。

這個「學林咖啡」的乾香氣聞起來就是帶有鮮腥味的海台味,煮后的濕香氣呢,就散發著濃郁的可可香及煙薰味。

入口深厚香醇、木香,中后段是苦的,但尾韻帶著甘甜、香。

它的口感其實很干凈,濃郁得來一點都不複雜。我喜歡這樣的口感,因為喝到最后就像干凈的爆布水一樣,滲透著涼意..

唯一缺點是冷卻后,口感變得稠稠,有些人喜歡那樣的口感,但我不愛;后段有煙薰風味,是屬于重口味的咖啡。

Thursday, November 10, 2011

手工咖啡@靜思書軒 Jing-Si Books & Cafe


約大半年前,我發現Oug Plaza 對面的舊商店區裡,開了一家靜思書軒。充滿禪意的店名,一看就懂與靈修有關。

第一次推門而進,看起來莽撞地我們就被陼在門外了,一臉慈祥的婦女說:我們這裡有提供茶和咖啡,歡迎到來。我說,我們來用餐的。

她笑笑說:抱歉,這裡只提供飲料,不供餐食的。

恭恭敬敬地,我們也不好意思起來,說那下次再光臨。結果,那下次就是半年后的事了。

 說是一種引力,倒不如說是咖啡癮作怪。也許更多的是工作上的呆滯。

靜思書軒提供的咖啡選擇大概就是一般咖啡館提供的標準菜單,美式咖啡、拿鐵、卡布奇諾、焦糖瑪奇多。還有新鮮花茶。

和藹可親的吧台女生,不動聲色地用摩卡壼煮著濃縮咖啡,輕巧地手打著奶泡,一杯一杯地慢慢煮。

催不得。

我和CT半坐半躺地倘佯在白色的沙發上,舒服地仰望透著天窗傳遞而來的陰天或是晴天。思緒是絕對的放空。每次皆如是。

 佛家有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只是過眼雲煙。

我喜歡它家的焦糖瑪奇多。非常非常喜歡。因為還有貪念,所以必須常來報到。修行修行。

汲取日夜精華的好位子






Saturday, October 22, 2011

Jing & Jane CoffeeBread





C+C means Creativity + Charity 。C+C 就是「一個創意一個善念,善待地球源自愛心。」


Jing& Jane CoffeeBread 於2011年10月29-30號(六、日) 將參與 C+C 創意手工市集,在The 19 USJ City Mall 擺攤賣手工咖啡+手工麵包。


Jing& Jane CoffeeBread  will serve healthy hand made bread and handmade coffee , Only on 29-30 (Sat ,Sun ) Oct 2011 at The 19 USJ City Mall .


請大家在日曆上圈起來,記下:去喝阿Jane 咖啡及吃阿Jing 麵包....
Pls mark it in your Calendar .

我們當天會賣手工麵包、手工咖啡,當然也會提供紙袋、紙杯、吸管....,但這些用完即丟,等同加重地球的負擔,所以我們非常歡迎你們當天自備杯子、盒子,大家一起來響應這項有意義的環保活動吧。



謝謝!

We are providing healthy hand made bread and handmade coffee. Paper bags, straws and paper cups will be provided by us.Since we love our Earth, we do hope you could bring your own cups or containers, do a favor for our planet while enjoying good food.



Thank You !

Wednesday, October 19, 2011

喝過麝香貓咖啡 , Say Never To Kopi Luwak

圖片取自網路
在一個很短的時間裡,我喝了數杯這麼昂貴的咖啡,其實心裡戚戚焉。

我很感激親友們的疼惜,那麼老遠、那麼昴貴,給我帶回來分享這些咖啡。喝過這些咖啡后,我腦海卻不斷想著這些咖啡的價格、想著被「囚禁」的麝香貓、想著印尼咖啡農真正的收入是否畫上等號、這些咖啡與它的真正價值……

「貓屎咖啡」近幾年真是紅到不行,愛喝咖啡的人四處去找,價格再貴不得不試;少喝咖啡的人,因為好奇,價格再貴也得試上一試;不喝咖啡的人,因為想「體驗」這奇妙的咖啡,難保有一天,會試著喝喝看。

這樣,喝到最后,麝香貓會不會因為市場大量需求及普遍化后,變成 一種「商品」?從捕捉、豢養、交配、培育……漸漸淪為一種沒有「生命」的野生動物?

印尼咖啡農無意間從麝香貓的便便裡發現咖啡豆,經過處理、清洗,烘焙到煮成一杯咖啡,進而發掘其特別的風味后,廣傳為人所知、所探、所飲,成就了「貓屎咖啡」。

但因為這發現,從前的麝香貓只是偷吃完咖啡果,流下「便便」就可繼續逍遙野林中;而現在,不知有多少的麝香貓日夜擔心被捕捉,或又有多少麝香貓天天在籠子裡被喂食不喜歡的咖啡果,而必須排出它們的便便。

從前的快樂就已不復存在。

圖片取自網路
我雖去過峇里島,但沒到過咖啡廠,也沒有看過真正的麝香貓(只是看過網路上一些人工豢養的片段),不懂它們的生活是不是如此。但,市場上的「貓屎咖啡」既已分出有証書與無証書,人工豢養的或是野生的証明,就不難想像它們的生活。

野生麝香貓因為喜歡肥美多漿的咖啡果子,嗅覺與味覺挑剔過人,所以才產生出「風味獨特」的咖啡,因此有了「野生証明」的証書,因產量少,價格就被抬高;但所謂的野生認証這回事,既然是不受束縛,產量的少,為何有認証可言?所謂的認証據說又分了好幾種,市面上隨處都在賣,到處都打著「証書」口號,請問,野生的麝香貓有多野生啊?



隨著「貓屎咖啡」需求量的爆增,我相信目前人工豢養的麝香貓數量一點比野生的還多;當我們喝著一杯價值連城的咖啡時,它們過的是怎樣的「日子」?

除此,從衛生的角度來看,咖啡豆因為無法在麝香貓體內消化,其「獨有」的腸胃稀釋掉咖啡豆裡的蛋白質,減少咖啡的苦味作用,但排便出來時,咖啡豆是完好無缺的(當然不排除其他損壞的可能)。

試想想,被便便覆蓋著的咖啡豆,儘管會經過專業、「獨特處理」,它終究還是「排泄物」啊!

 有多少麝香貓在被咖啡農虎視眈眈呢?這些野生動物原來生活在大自然的野林中,卻因為偷吃咖啡果換來一生的「囚禁」?

它們的命運就是如此嗎?

我決定了,我再也不喝「貓屎咖啡」。

Tuesday, October 18, 2011

喝麝香貓咖啡 Kopi Luwak

回顧9月,其實我還有貓屎咖啡沒寫。

很幸運地,我喝了兩種來自不同群島的「麝香貓咖啡」--Kopi Luwak。

一種是姨丈在雅加達機場購買的,100g 咖啡豆價值US$80 (約RM250),另一杯則是SW在峇里島買的,200g 價值 9,000,000 rp(約RM300)。

在機場買的,附有証書。峇里島買的則是SW去觀光咖啡廠時,買下的。
兩者之間有分別嗎?

 先說機場買的(有証書),峇迪布製成的小布袋很精美、喝完咖啡,布袋還可作其他用途。

這咖啡我是分別用咖啡機及法式壓壼來煮。

    



豆子:全都是圓豆。
香氣:清涼氣味、清香。沒有一般咖啡的濃郁香氣。
口感:泡煮后,香氣散發出來,入口沒有苦味,酸性柔和。尾韻帶有薄荷的冰涼,純凈回甘悠久。香氣:清涼氣味、清香。沒有一般咖啡的濃郁香氣。
口感:泡煮后,香氣散發出來,入口沒有苦味,酸性柔和。尾韻帶有薄荷的冰涼,純凈回甘悠久。

「尾韻帶有薄荷的冰涼,純凈回甘悠久」,這和我第一次喝貓屎咖啡后留下的唯一印象很接近。




峇里島買的,則是用虹吸壼煮。

豆子:混豆,有部分圓豆、瑕疵豆、阿拉比卡豆、羅布斯達豆。
香氣:清清地。 沒有一般咖啡的濃郁香氣。
口感:泡煮后,入口微苦,過后就是酸,質感不好。一直到最后1/3的份量,它的味道才算柔和回來,有勉強的厚度。但口感實在不佳。

Tuesday, October 4, 2011

爪哇莊園豆--Mandheling Estate



我常被問「去哪裡買新鮮咖啡豆啊?」。因為不是住在咖啡館普遍的國家,這問題實在是有難倒我。

基本上到處都有在賣咖啡豆,現在市面上也有許多咖啡館開始在賣自家烘焙豆了。但真的非得說(免得被誤會『獨喝』), 我都會介紹 AntiPodean Cafe 的 Merdeka Coffee。豆子新鮮烘焙、口味偏重(大部分中深烘焙),以印尼豆子為主(與我國民情相近),而且豆子大部分是直接向莊園直購,省掉無需付費給生豆供應商等一堆中介,豆子價格比本地一般咖啡館賣的新鮮豆子便宜很多。

而且,每種豆子的價格一樣,一包250gm 豆子價格25令吉(RM25)。 當然,買豆子最便宜的台灣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我前前后后也喝了不少他家的豆子,主要是幫姐姐買,還有Ct 分的一些豆子。

這包曼特寧莊園豆,購買的日期是剛好烘焙后的一星期。煮起來的濕香氣裡有神秘的花香。

入口時走過舌尖的清清木香,質感是沒有一般曼特寧的濃郁度,稍清淡了些,但尾韻會閃出花生香,甘甜悠長。

溫度稍降,口感就變得醇厚,深沉的焦油味,曼特寧味道分層的個性還真的不會變啊。

不小心打嗝時,喉間還能感受到柔柔的煙薰。(哈哈!這是不小心發現的。)

我不偏愛曼特寧,但身邊許多喜歡咖啡的朋友一開始會愛上單品咖啡,都是因為它。有個老朋友是舞者,對它總是念念不忘,當他說想念我時,我就知道他在想念那杯配上香煙的曼特寧。

只是這位老友不在國內,一年可能都見不上一面。

烈陽有點毒辣的某個下午,和Ct及阿飛在AntiPodean 吃午餐,黑板上的咖啡菜單最后一道咖啡寫著:Expresso Summer Blend 2011 。九月都快來到尾聲了,還有夏天的風采嗎?點了杯來喝,味道濃烈,像極酷熱的炎夏,餘韻很好、悠長。可惜,不是我喜歡的味道。夏天雖迷人,但還是比較適合來一杯藏有檸檬香、清爽又甘甜的冷飲--Espresso Roma。

Wednesday, September 28, 2011

9月遇見葉門摩卡 (Yemen Mocha Matari)



告別九月前,我又收到一些摩卡豆子,這是來自Gino Caffe 的葉門摩卡(Yemen Mocha Matari)。豆子其實不算新鮮了,烘焙是8月的事,但用滤杯煮起它時,膨脹度極高,看著咖啡粉呼吸、呼吸、再呼吸般脹起來,視覺享受很滿足。


味道呢?入口盡是苦,苦完還是苦,或許被苦苦地覆蓋著,尾韻竟然沒有一絲苦后的甘甜;香氣倒迷人,充滿野性,中深烘焙所要帶出的酒韻呢?一點都無法感受到。



好吧!我期待十月的到來。

9月遇見依索比亞--卡法森林野生日曬豆(Kaffa Forest Wild Grown)


踏入九月,秋高氣爽。前陣子,我身體抱恙,咖啡喝不太多,直到醫師說喝咖啡沒問題,我才回到喝咖啡的日子。

畢竟身體不舒適,喝咖啡的心情難免受影響;雖受影響終究可以喝,不像酒不能喝就不能喝。

醫師說:咖啡可以喝,酒倒要戒一段日子。(曾經以為酒是戒不掉,但在不得不戒的情況下,還是受用的。)

九月裡,我喝了不錯的豆子。狐狸給了我一些來自德國朋友寄送給他的依索比亞日曬豆及一些混豆咖啡。

這來自依索比亞卡法(Kaffa)森林的野生日曬豆非常好喝。日曬豆與水洗豆有何不同?一般我們喝的咖啡豆都以水洗式處理,主要是讓咖啡的口感更清澈,減少混淆的雜質。而日曬式處理,則因自然風乾而保留咖啡豆的原始豆香。

日曬法雖然比水洗式來得簡單,但不是每種豆都適合,咖啡豆本身只要狀態不好,處理后的味道就會陷入讓人糾結的狀況;那要怎麼斷定咖啡豆本身的狀態呢?就得回到咖啡莊園的栽種、種植品質、氣候、地區等所影響的收成。話題扯遠了。

我們都知道咖啡的發源地是依索比亞,而「咖啡」這名字就來自依索比亞的卡法鎮(Kaffa Town),在卡法這地方發現了像櫻桃般的果實,進而才能把「咖啡」發揚光大。

說回 依索比亞卡法(Kaffa)森林的野生日曬豆 吧!卡法森林是依索比亞最原始的森林,所種植的咖啡豆也是野生森林生態中的一部分;皆因野生古老樹種高大,不好打理,所以農民大都採取放任方式,在海拔、氣候、加上最原始的山地森林所汲取日夜精華,天時、地理、人和下,野生日曬豆喝起來讓我肅起一份敬意。

依索比亞豆子都富有濃郁的巧克力香及葡萄酒的果酸香,我喝這杯卡法野生日曬豆時,它的酸性極好,入口溫和,咖啡的果酸味輕柔、適度、舒適地留在舌尖。

香氣的精緻更是無話可說,后韻持久留在喉間,風味很是悠久。整的平衝度很高,真的是絕佳的好豆子。

而三混豆呢?倒也不差。混了哥倫比亞、秘魯及依索比亞,喝起來有堅果味、厚實的泥土味,**尾韻還飄有茉莉香呢。(**是我媽的形容詞。歐巴桑喝咖啡是愈來愈厲害了。)


Friday, September 23, 2011

東非浦隆地 Burundi Beans


來自東非的浦隆地,是學長學姐從台灣帶回來給我的。

在他們決定給我帶驚喜「豆子」的那天,我們約了吃飯。可是飯未吃成,我的車子在路途中的交通燈前就被摩哆匪徒狠狠地砸破,搶走放在駕坐旁位子上的包包。(傷心事也不想提了...)

后來,學長姐很擔心,再怎麼不方便,還是請學妹載他們到我家來給我「定驚」,一見到我,兩老就給我用力的抱抱,害我一下被觸動得淚奔。

然后,學長就耍寶似地把「浦隆地」咖啡豆拿出來,說給我送咖啡來啦!(之前,在知道他們要回國前有拜託買咖啡豆,但因為行李爆滿最后買不成。結果他們還是給我帶來貼心的驚喜。)

COFFEE 88 是一家在台北木柵路,靠近考試院的自家烘焙咖啡店,之前就聽學長說世新附近開了家「烘焙得獎」的咖啡店;在木柵路的世新大學因偏離市區,咖啡館本來就不多,大部份都是早餐、小食店,所以很難想像留台時常常蹓躂的木柵路、考試院出現了一間自家烘焙咖啡店。

根據豆子上的說明:浦隆地咖啡可與藍山媲美,優質咖啡豆,口味充滿野性香氣,殘留強烈口感,芳香濃郁,在歐洲具有很高評價。

浦隆地豆型偏圓、中等,屬于中烘焙;聞起來就有很濃郁的巧克力香,磨成粉后的乾香氣就像剛炒好空氣漫溢著的花生香。

我用虹吸壼煮一遍,入口非常清爽,不苦,猶如薄荷般的涼爽,感覺像在吃「薄荷巧克力」,爾后感受到檸檬的芳香,微酸之餘,其酸香更是清醇、干凈。

略為不足之處應該就是她的甘甜度不悠長,但勝在整體的層次感豐富,有厚實的油質感,尾韻還有淡淡煙香。

浦隆地雖是非洲豆,但沒有非洲豆的野性風味,像肯亞的野性就非常經典,相比之下,浦隆地她安靜多了,但平實得讓我喜歡。





來認識一下浦隆地這個國家吧!

Burundi(浦隆地)是一個小又美麗的內陸國,位於中非跟東非諸國的十字路口,也是非洲偉大的尼羅河跟剛果河的分水嶺,在浦隆地可觀賞壯闊的坦干伊喀湖,這個大湖形成她跟剛果以及坦桑尼亞的自然邊境。 境內充滿崇山峻嶺,海拔變化頗劇。最低海拔就高達7百多公尺(772m),位於 Tanganyika湖, 而最高點 2,670 m,位於 Heha山。地形多變加上咖啡栽種的海拔度夠高,形成了香氣突出而風味複雜多變的特色。

浦隆地的國民,並沒有喝咖啡的習慣,因此當他們發現,栽種咖啡可以帶來現金收入,改善生活品質時,就紛紛接受專家與政府的指導。


在咖啡產業國有化期間,浦隆地政府在咖啡產區設置了138個小型水洗站,與一些大型溼處理廠;小型水洗站做前段簡易處理,在咖啡開放給民眾栽種經營後,7大水洗廠變成國有與私人企業合資,或是私人投資,這種溼處理廠簡稱Sogestal (Societies Managing Coffee Washing Stations) 。這7大廠是依產區與栽種區特色而設立的,肩負著水洗段的品管控制責任,分別是:Kayanza, Kirimiro, Kirundo/Muyinga, Ngozi , Mumirwa , Sonicoff 與Coprotra.



在國際市場其實頗有競爭力,可惜知名度不夠,像一顆被埋沒的珍珠。

Wednesday, September 21, 2011

遠在天邊的Baci -Italian Cafe


開齋節時,大都市變成空城,我載著Alyse及小朋友們飛馳在聯邦大道上,平時可能花費一小時以上,但佳節時期卻只需約二十分鐘就抵達舊梳邦機場附近的新商圈--Citta Mall。在藍天下的廣場裡"住"了好幾家咖啡館,除了熟悉的連鎖咖啡館,難得看到一些較罕見的特色咖啡館(雖然已變成分店、連鎖了)。

而在大馬的這家 Baci-Italian Cafe 算是第一家海外連鎖咖啡館吧,她家咖啡是來自意大利的caffe vergnano,主要特點應該單豆各別烘焙后才作混豆成意式咖啡用途(一般的意式咖啡是先將不同的咖啡生豆混在一起才烘焙嗎?這點我就不清楚了。),詳細說明點進去網頁就有。

Baci cafe 富有強烈地歐洲設計風格,傢俱雖然都採用木製,但每個角落的桌椅設計都不相同,而且,部分是採用環保回收概念的,你可以看到矮桌是集結丟棄木板訂製而成。

室內空間很寬闊,可以讓小孩子跑到氣喘如牛,還有個寬敞的開放式廚房,食物廚窗裡擺滿色彩豐富的三明治,看了就很想咬一口。

我點了杯瑪奇多,加一份看起來香酥的牛角麵包。

咖啡香氣一般,意式濃縮咖啡略為清淡,口感欠缺,應有的濃郁度欠佳;牛角麵包也不夠酥軟,奶油香味不足,對我來講,算是失敗之作。

不過啊,我喜歡它的空間。小朋友雖然吵翻天,但客人沒有不滿,還抱以微笑(如果換作我,可能會投訴了!),服務人員蠻親切的,這就足以加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