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到過維也納,但我知道它是個音樂之都,巷弄之間的獨有咖啡館垂手可得,那是一個藝術之城。
我偶爾會點杯維也納咖啡來喝,在黑咖啡裡擠上一圈白白的奶油,乘奶油未融化之前,在兩者冷熱交錯之間,層次分明地把它喝完, 免得徒剩一灘不清不澈的咖啡水。
萍去了一趟歐洲回來,給朋友帶來維也納及捷克的咖啡。兩包豆子都屬中深烘,歐洲國家大部分以意式濃縮咖啡做基調,想找中烘豆子有點異想天開。
感覺像似用再循環紙包裝的捷克咖啡……我想起來了,對于捷克, 我是從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開始,然后想起了「布拉格之春」,再想起米哈.伊維的《6封布拉格地鐵的情書》。嗯....迄今還未有機會閱讀卡夫卡的作品。
對于這個在地球另一端的國家,我一點概念都沒有,即便讀完這些文學作品,對他們的生活還是無法真正了解,可是,咖啡卻輕而易舉地給了我對捷克初步的真正接觸。
我用滤杯泡煮,厚實的焦油香,入口就明顯地喝到木質味、甘甜,尾韻略酸,但沒甚麼后勁,咖啡溫度下降后,喝起來稠稠地,不喜歡。
也許前陣子喝太多非洲豆(都帶明顯果酸),喝了這杯在捷克烘焙及售賣的咖啡豆,一股革命感的暖流好像剛從背后經過。。
哈!革命,我已不再是熱血青年了。
后記:開始寫這篇是以為要寫的豆子是維也納帶回來的咖啡,但邊寫邊翻紀錄時,發現記下的是捷克咖啡,所以就順著寫下去了。那,維也納咖啡豆如何呢?說真的,我想不太起來了……
2 comments:
怎麼我看咖啡豆子都一個樣啊?^^
哈哈...豆子是一個樣,但豆子還是有很多不同形狀及類型的....
Post a Comment